杏彩体育注册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出炉 揭秘之江实验室首入榜背后的创新制胜之钥
近日,由八月瓜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21世纪创新智库共同研究编制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3》在京发布。报告从创新能力、创新价值、创新影响三大维度进行科学评测和深入分析,遴选出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全国科技创新研究机构50强。
在全国科技创新研究机构50强名单中,之江实验室首次入榜,排名第18。值得关注的是,之江实验室也是该榜单中仅有的2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作为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缘何首次入榜就跻身前二十?超常规发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创新制胜之钥?
“自主创新”这面旗帜,在之江大地上高高飘扬杏彩体育注册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出炉 揭秘之江实验室首入榜背后的创新制胜之钥。今天的浙江,已经拥有良好的科创环境和氛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浙江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4位,其中知识创造指标上升2名,位列全国第3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指标保持稳定,排名分别为全国第3位、第4位和第4位。
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形成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成为浙江省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以10大省级实验室为龙头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握指成拳”,浙江创新的“筋骨”越来越强劲,创新的底蕴越来越厚实。
作为首批建设的浙江省实验室之一,之江实验室自2017年9月成立以来,就肩负着浙江参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重任。五年多来,浙江举全省之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展现出超常规的决心和魄力:充分授权实验室“立足浙江、为国担当”,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自主立项开展科研攻关,占地1500余亩的南湖园区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地带拔地而起,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一流的科研条件和空间保障。
在浙江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之江实验室已成长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了浙江科技创新的“金名片”。
如何抢抓全速创新的机遇?有媒体这样评价之江实验室,“一颗实验室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始终为中国的创新发展而跳动”。这家体制新、思路新的实验室,始终在打破常规、突破限界。
真正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设立项目,而非仅凭科学家个人兴趣和能力。有科研人员感慨,在之江实验室立项“难”,因为必须说清楚“在这个领域国家最需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有能力做些什么”。为加强科研顶层谋划与项目凝练,之江实验室成立了重大任务策划委员会,着力强化对国内外前沿科技发展态势的分析研判,挖掘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项目和重大应用。在这样的工作思路牵引下,截至目前,之江实验室已获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近80项,相当比例为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真正把全国最优科研力量组合在一起,解决国家最急需的“卡脖子”问题。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表示,“单打独斗”和“包打天下”全谱系创新的科研模式已不适应多学科交叉、投入强度大、目标宏大的大科学时代,必须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形成体系性优势。聚焦智能计算这一核心战略方向,之江实验室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这一战略科研任务为牵引,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顶尖创新力量,开展协同攻关。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之江之光”异构融合智能超算计算机系统,实现异构算力高效聚合和调度的“之江瑶光”智能计算操作系统,计算天文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并入选科技部评选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从智能计算的基础理论、硬件、软件、平台系统到上层应用,之江实验室的体系化布局优势逐渐凸显,智能计算在赋能重大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上彰显出强大的穿透力。
真正激发社会力量,特别是社会资本投入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智能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存在界限不清晰、成果转化链路短等特征。之江实验室适应创新规律,着力构建一体化耦合创新生态。比如,杏彩体育注册实验室与上海燧原科技瞄准人工智能芯片研究战略目标,组建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投入、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基于开放计算规范的千卡规模液冷智能计算机“之江天目”。“成果转化必须改变只摘桃不种桃的局面,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朱世强说。秉持“共种果树、共享果实”的成果转化理念,之江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初创企业开展了紧密协同型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之江实验室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五年多来,之江实验室从成立之初的3个人,快速成长为一个汇聚4000余人的大团队。其中,全职人员2200余人,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约1000人,科研带头人近260人,研究序列博士学历占比超过90%。
破五唯,之江设计“真机制”。如何让科研人员回归真心,心无旁骛干研究?之江实验室坚持破立并举,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探索建立了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充分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跨研究院、跨项目组的协同组织与联动,超出我的想象。这在我曾经待了十几年的传统科研院所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智能计算研究院副院长李超说。“我入职实验室2年多,主持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项,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9位院士联合撰文《智能计算的新进展、挑战与未来》,发表在科学合作期刊Intelligent Computing上。这样的成长速度,得益于实验室敢于给年轻人创造挑大梁的机会。”图计算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余婷说。
报祖国,之江涵育“真情怀”。走进之江实验室主楼大厅,“科学精神,家国情怀”这八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实验室文化的核心内涵。价值引领,凝心聚力,之江实验室倡导科研人员胸怀“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最美杭州人——十大杰出青年,一批先进典型快速涌现,激发对标榜样的看齐精神,积极主动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产出了一批高水平成果。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浙江省创造性地提出“315”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这彰显了浙江在科技创新上的信心和雄心。“之江实验室还不到6岁,依然年轻。但我们将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从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型,为探索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贡献之江力量。”朱世强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城西路二十号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